河南省肿瘤医院
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
>
人才梯队
科室年收治住院患者2000余人次,其中80%以上为难治性癌痛,常规开展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疼痛诊疗技术,如患者自控镇痛技术、脊神经和交感神经阻滞及毁损技术、椎管及脑池内中枢靶控输注技术、神经射频及微创镇痛治疗技术、植入式脊髓电刺激技术、胸腹腔体腔热灌注术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技术。其中病人自控镇痛技术、脊神经和交感神经阻滞及毁损技术、椎管内药物靶控输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内率先开展内脏神经丛毁损联合瘤体内药物注射治疗癌性内脏痛、腰交感神经射频调控治疗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自腰椎穿刺经蛛网膜下腔脑池内置管注射化疗治疗脑膜转移等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特色治疗技术。在省内率先成立了癌痛与肿瘤康复治疗多学科会诊(MDT),使患者能够在疼痛以及相关合并症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进一步获得肿瘤治疗机会,为广大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系统化的治疗选择。
>
优势技术
自控镇痛技术(PCA)
PCA技术的原理是运用微电脑根据患者的情况设定镇痛泵上的各项技术参数,镇痛药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由病人自控给药。当病人稍感疼痛时,只需按动镇痛泵的按钮,镇痛药便通过导管慢慢输入体内,其量小且输入均匀,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PCA的按压次数和药物用量可由病人自我调节,这样可使镇痛药“按需供应”。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效果,且副作用最小,避免了传统方法血药浓度波动大,副作用大的情况。科室10年来通过该技术为3000余例癌痛患者缓解了痛苦,是国内最早开展并向全国推广该技术的单位之一。
神经阻滞及神经毁损技术
在CT或DSA等引导下,将适量的神经破坏药准确注入需破坏的神经鞘膜内或周围,使神经产生脱髓鞘变化,破坏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达到长期(或永久)性镇痛效果。适用于:各种顽固性神经痛症;顽固性肌肉痉挛状态;内脏神经或腹腔神经痛;持续性交感神经痛。科室开展的神经毁损联合瘤体内药物注射技术,可以让患者在止痛的同时,缩小肿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射频热凝治疗技术
借助影像学,利用可控温度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阻断痛觉传导,使疼痛达到长期或永久性缓解的一种微创技术。其显著优势是可控性好,安全性高。科室开展的腰交感神经射频调控技术,对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难治性疼痛、凉感、麻木以及行走困难等症状,具有非常好的缓解效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鞘内输注技术
该方法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应用药物的剂量仅为口服需要用药剂量的1/300,避免大量口服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并可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疼痛模式,编写相应的程序,进行针对性的给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安全,创伤小、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病人耐受性好,并发症少,适应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成功率高。通过此项技术,科室每年为数百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癌痛患者解除了痛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科研提升
科室重视科研工作,建立了河南省肿瘤疼痛精准治疗工程研究中心。近年来,科室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等省厅级科研成果6项,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或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获批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癌痛科研基金1项,中国抗癌协会癌痛管理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专家共识及指南编写7项,获实用发明专利2项,学科影响力及知名度逐步扩大,在难治性癌痛的规范化诊疗及姑息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科室积极推进“伴飞计划”项目,与北京中日医院疼痛科加强科研医疗交流,定期邀请伴飞专家来我科进行教学查房,手术演示,开展多种形式学术交流。
>
诊疗范围
1、 各种肿瘤伴发的顽固性癌痛,如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肿瘤伴有骨转移等导致的难治性疼痛;
2、 各种术后慢性疼痛综合症(如胸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泌尿外科等手术后慢性疼痛)、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3、 各种肿瘤的康复及症状治疗,如肿瘤相关的各种功能障碍康复,肿瘤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水肿、放射性直肠炎、顽固性呃逆等;
4、 肿瘤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如恶心呕吐、营养不良、乏力、感染、胸腹水、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骨髓抑制、焦虑抑郁状态等。
科室地址:河南省肿瘤医院北院11号楼8楼
联系电话:0371-65587304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